紫色葡萄補血、多吃菠菜、攝取牛肉。關於女性青春期月經週期、產婦分娩時的大出血,有許多以形補形的補鐵觀念,有人認為深紫色食物含鐵質較高,而大力推紫色葡萄,也有人推薦菠菜、牛肉等食物,這些傳聞的真實性如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林姿吟,提供正確的補鐵飲食法。
動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0年修訂之第7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13至50歲的女性,每天應攝取15mg鐵質;懷孕第3期開始至分娩後2個月的婦女,更因為要提供胎兒鐵質、分娩失血、哺乳損失,需要增加鐵質攝取量至每天45毫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林活動假牙姿吟表示,除了注意鐵質攝取量是否足夠,還要考慮鐵質的吸收率。動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優於植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鐵質含量豐富的動物性來源,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鵝腿肉、豬血或鴨血及其製品、豬肝等,海鮮類的文蛤、西施舌、九孔、小魚乾等含鐵量高,而雞蛋也含有豐富的鐵質,特別是蛋黃的含鐵量高於蛋白。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根牙骨質、牙周韌帶(牙齦、齒槽骨)的疾病就要進行牙周治療。主要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大多和牙菌斑有關當我們吃完東西,會在牙齒表面殘留牙菌斑,若沒有徹底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清潔乾淨,牙菌斑裡的細菌散發出來的毒素首先會對牙齦組織造成發炎反應,牙菌斑會鈣化形成牙結石,其中堆積的細菌及所引發的發炎反應會更加劇烈,進一步破壞牙根周圍的牙周韌帶和齒槽骨,久了牙齒會開始鬆動甚至脫落。早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口臭、牙齦萎縮等,但尚未造牙周病治療方式成牙齒周圍齒槽骨的破壞,此時期稱為「牙齦炎」。末期的牙周病除了上述牙齦炎的症狀更加惡化以外,還會出現牙齒搖動、牙齒位置偏移、牙齦化膿等症狀,此時的牙周病稱為「牙周炎」。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可牙周病治療增加鐵質的吸收率
臺灣素食人口眾多,由於植物性的鐵質吸收率較低,因此較葷食者容易缺乏鐵質,平日飲食中更應注意補充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如海菜海藻類:紫菜、紅毛苔、裙帶菜等、深綠色蔬菜。在堅果類食物方面,如:黑芝麻、紅土花生、南瓜子、葵瓜子等,含有較高的鐵質,可每日補充1湯匙份量的堅果類。
要注意的是,在攝取含鐵量豐富的食物時,宜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率,每餐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蔬菜、飯後水果補充,都是很好的維生素C補充方式。此外,由於咖啡、茶飲中含有單寧酸,會和食物中的鐵結合,降低吸收率,應避免在餐後飲用。
林姿吟營養師提醒,平日飲食中,注意均衡飲食,選擇含鐵量豐富的食物種類,每餐至少攝取半碗蔬菜,餐後補充1個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並且避免立即喝咖啡或茶飲,才能達到補鐵的功效喔。
牙周病患者容易掉牙,牙齦脆弱咀嚼易引起疼痛,所以許多老人家常因「牙口不好吃不下飯。」營養也和智能有很大的關係。現在也有新的研究發現,牙周病可能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腸胃不好影響營養吸收,可能使失智更惡化。「身體每個部位都要好好照顧,否則可能引發連鎖效應!」黃仁勇說,多數人都以為牙周病只是單純口腔的疾病,即使有牙齦流血、牙齦紅腫,甚至是蛀牙等等現象,往往因為怕看牙而忍住不治療,卻反而造成全身性的問題。目前發現和牙周病有關的疾病,不只有失智症,以及前面所提到的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牙周病還可能使關節炎惡化,甚至引起肺炎。在許多養護機構中都發現,使用呼吸器的病患如果有牙周病口腔沒有照顧好,細菌可能吸入深部肺部引起肺炎。建議一旦發現牙周有狀況,即使症狀輕微都要趕快就醫治療。輕微的牙周病治,只要清除牙齒、牙齦的菌斑、牙結石等……若到很嚴重,牙齒鬆動了才就醫,可能就要拔牙、切除生病的牙齦、重建牙齦以便裝上假牙,治療過程相對複雜,更要耗時數個月到一年左右才能治好。
留言列表